经营证件不全,食品标准、配料等不详 “朋友圈”的粽子吃着难放心

端午节临近, 不少市民的“朋友圈”被卖粽子的刷屏。近日,记者采访时了解到,这些食品经营者大部分没有经营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证,以及相关产品的标准号等信息不详实,因此有不少市民认为“朋友圈”销售的食品价格不仅偏贵,而且质量也令人担忧。

“奶奶自己做的粽子,老手艺,家的味道。”“甜的咸的均可定制,自己制作,放心吃。”……随着端午节临近,“朋友圈”里卖粽子的吆喝声四起。很多人想趁着节日赚一笔,市民小周就是其中一个。她告诉记者,粽子是家人包的,味道特别好,而且销量十分不错,想买得需要提前预订。据了解,这些手工粽子的销售十分火爆,配上诱人的宣传图片和打着原生态的旗号,有的商家已经订出上千个。卖家方女士说,“因为妈妈做粽子的手艺好,所以往年都会接受一些亲朋好友或邻居的预订。我刚把妈妈的手工粽子推上线,不到十分钟就有十几个好友来询问,现在已经卖了50多个。”

调查中,记者发现,在“朋友圈”、微博、QQ空间等第三方平台上常见到“自制粽子”的身影。因为卖家配图说明制作过程,图片中的粽子看上去美味诱人,加上一张张“好评截图”,“朋友圈”里转发的美食似乎很受欢迎。但在发布的信息中,却几乎找不到相关产品的标准号、配料等相关信息,也没有提供食品经营许可证。有市民认为,“朋友圈”销售的食品质量其实挺令人担忧。

“朋友圈”变成“生意圈”,朋友自然变成顾客。不少市民表示,尽管卖家自称手工制作,但还是担心这些在“朋友圈”中售卖的食品存在食品安全问题。而且绝大部分的经营者也没有办理经营许可证、从业人员没有健康证等,这就更无法让买家放心。据了解,目前,我国网络食品监管办法尚未出台,市民在“朋友圈”、微博、QQ空间等第三方平台上购买食品时应谨慎。


分享到:

最新

热门

随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