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科技馆新馆建设方案新闻通报会召开

山东省科技馆新馆建设方案新闻通报会召开


  山东省科技馆新馆建筑效果图

  11月22日,山东省科协调宣部组织召开山东省科技馆新馆项目建设方案新闻通报会,新馆基建项目部负责人向齐鲁晚报、山东科技报、山东商报、生活日报、济南时报、新华网记者介绍了新馆建设方案有关情况。
  山东省科技馆新馆是山东省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十三五”时期全省重点工程和省城重点文化设施,筹建以来得到山东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关注支持。2015年2月,山东省委第125次常委会议对新馆建设进行了专门研究,要求迅速推进前期工作。2015年10月经山东省发改委正式批复立项,全面启动建设前期工作。其间,郭树清省长对推进山东省科技馆新馆建设作出批示:“建设科技馆一定要加强研究和论证,不能建成一个简单展览的场所。要想法使之成为居民学习科学、探索自然的场所,青少年在游玩中增长知识和才能的地方。要有超前性,体现实践性和观众参与性”。龚正副书记调研省科协时指示:“要积极推进省科技馆新馆建设,充分利用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建设一个绿色、节能、环保的样板工程”。王书坚副省长也多次协调调度新馆规划建设相关事宜。

山东省科技馆新馆建设方案新闻通报会召开

  山东省科技馆新馆项目选址位于济南市槐荫区腊山办事处,东至腊山河东路,西至腊山河西路,北至日照路,地处济南市西部新城城市文化艺术中心核心位置、城市功能主轴与腊山河生态休闲轴的交汇区域。建设用地约3.33公顷,总建筑面积80000㎡,其中地上4层、建筑面积60000㎡,地下1层、建筑面积20000㎡,基本建设总投资65577万元,由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和省财政厅共同投资建设,按代建制规定组织实施。
  按照山东省委、省政府“建设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科技馆”的目标要求,山东省科协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吸取国内外著名科技场馆的建设运行经验,面向社会各界广泛征集意见并多次组织研究论证,确定新馆建设应定位三大功能、打造三个中心:山东省科技传播中心、山东省学术交流中心、山东省创客体验中心,计划2016年完成建设前期工作并开工建设,2018年完成主体工程,争取2019年完成内容建设并交付使用。

山东省科技馆新馆建设方案新闻通报会召开

  今年以来,山东省科协在各有关省直部门和济南市的大力支持下,组建专门队伍并配套完善管理机制,并行开展、有序推进各项前期工作,新馆项目推进取得了重大进展。一是完成了新馆项目概念设计和初步设计工作。在邀请、组织国内建筑界、科技场馆界权威专家多次研究论证的基础上,6月份编制完成新馆项目规划及建筑方案设计任务书,面向国际公开招标新馆规划建筑方案,在18所境内外著名设计机构的参与下,经过公开公正评审,产生中标方案并确定中南建筑设计院为中标单位,7月份将方案面向社会各界广泛征集了意见建议,并顺利通过济南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咨询论证,10月初完成方案深化设计,取得济南市规划、消防等部门认可意见后启动项目初步设计。本月底将完成初步设计及概算编制工作,报主管部门审批。二是列入省市重点建设项目,有效推动了新馆建设手续办理进程。今年年初在济南市各有关部门支持下,将新馆项目列入了2016年度市重点建设项目和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5月份确定了新馆用地指标,取得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下半年山东省政府、济南市政府先后召开推进山东省科技馆新馆建设专题会议,要求各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提速审批流程,推动新馆提前开工建设。目前已实施场地清场并完成土地测绘及现场勘察,进入土地划拨报批流程,相关手续办理有望在年底前完成,2017年度省市两级重点建设项目申报工作同步启动。三是为顺利开工建设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在省市招标采购主管部门督导下,依法依规招标确定了新馆项目初步设计、勘察设计、全过程造价咨询服务等新馆参建单位。在山东省发展改革委指导帮助下,按照投资管理规定和代建制工作要求,多次走访调研现行代建制管理项目,初步确立了代建模式下的建设管理架构,并预先做好了建设全过程进度计划和投资计划编制、初步设计及概算编报等工作衔接,为新馆项目顺利进入代建阶段、实现年底开工奠基做好了准备。
  新馆规划设计方案紧紧抓住科学用规律阐述现象的本质,通过简洁抽象的符号语言来表述未来科技的广度和深度。建筑采用了与地块形状吻合的矩形,将形体置于高台之上,突出完整、唯美的几何形象。为了打破巨大体量呆板的效果,将数学符号“无限”嵌入形体,隐喻无限未知,无限发展,无限可能,让其充满流动变化之美。整个形体简练、抽象、完整,既充盈着科学气质,又流露出海岱文化中的山水意蕴,含蓄表达了齐鲁文化的厚重与灵动。
  科技馆新馆为经典的线性空间模式,各部分有独立入口,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新馆特效影院区集中在建筑物西侧,展厅位于一至四层东侧,以及二至四层西侧部分区域,双创中心在四层东侧,业务研究区按功能穿插分布在地上地下,其他部分为各种设备、停车、服务空间。新馆还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生态观:建筑外观经过精心设计,使形体与本地气候条件相适应;地景化设计让建筑融入环境,缓解了巨大体量对自然的压力和生硬感。建筑响应建设海绵城市的号召,采取屋顶绿化、透水铺装、生物滞留等措施;采用绿建3星标准的太阳能热水、光伏发电、雨水收集、自然采光和通风等措施;设置集中的能源中心和能源控制中心,对能耗、空气质量、安保、消防等进行实时监控。设计用现代手段再现“天人合一”的传统哲学,追求人、建筑、自然三者的和谐统一。

分享到:

最新

热门

随机